close

這是除了當年修英詩與格律寫rap之外最ㄏㄏ的期末報告了,滿紙荒唐言XDDDD


 

  第一堂課提過牙蟲造成蛀牙的文獻,首先記載於巴比倫皇家圖書館的一塊黏土板上。原本是用楔形文字紀錄,經後人翻譯成英文,這次利用做期末報告的機會,我想試著用自己的理解將它從英文翻譯成中文。
  原文之英文翻譯版,照片取自陳老師上課ppt:

未命名    

  我試著用國高中學的一點文言文翻譯,呼應原作古老的時代氛圍:

  安努點化穹蒼,
  既而,后土刻畫江河,
  江河岔為溝渠,
  溝渠漫為水澤,
  蟲豸發於水澤之間。

  蟲豸於薩瑪什足下嗚咽,
  淚灑埃阿腳前。

  「汝將贈我何物以為食?
  汝將贈我何物以吮之?」

  「吾將饗汝以熟美之無花果與杏子」
  「何以為用,熟美之無花果與杏子?」

  吾於齒牙間昂揚,
  於齦腭間茁壯!
  吾將吮盡齒髓之瓊漿,
  嚙咬直穿齦腭之基石。

  • 翻譯發想與註解

      這個版本的翻譯為求文句通順,推敲英文版之文意添加、更動了一些語詞。高中上國文課時曾經學到翻譯的「三要」是嚴復所言之「信、達、雅」,但在這首詩的翻譯上我傾向的準則比較接近中興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董崇選所提出的「信、達、恰」,希望能恰當的表現出我所感受到蟲蟲得不到他想要的就耍狠的貪婪卑鄙樣貌。
 
  我對「蟲豸」一詞的印象來自魯迅的《阿Q正傳》,主角阿Q被人打卻自稱蟲豸,意思是卑微的小蟲子。後來再深入查詢,蟲豸亦有罵人輕賤的意思(典出三國志•卷五十三•吳書•薛綜傳:「日南郡男女倮體,不以為羞,由此言之,可謂蟲豸,有靦面目耳。」)。這樣的形象跟哭哭啼啼的向神明討食物,要不到想吃的東西也不敢直接向神明協商或報復,卻撂下狠話後轉而跑去啃人類牙齒的蟲蟲很符合。蟲蟲恐懼臣服於神明權威,只敢去欺負牙痛無法還手的巴比倫人:其飢餓可憐,其懦弱可鄙,於是我認為譯為蟲豸恰到好處。
 
  第二段的「足下」和「腳前」,這兩個表方位的詞語都是英文翻譯版中沒有的,加上它們是為了彰顯薩瑪什和埃阿兩位神(Shamash是太陽神,Ea是工藝之神)的巍峨偉大,對比蟲蟲的渺小、飢餓、卑微。出身於沼澤的蟲蟲,四周沒有足以為食的東西,想必是餓極累癱了才會來哭著求神明給他一點東西吃;又或者他沒那麼餓,其實只是想裝可憐來欺騙神明的垂憐,看能不能獲得些好處。不管原作想表達的是上述哪一種情況,我認為蟲蟲趴在神明腳前、甚至鑽到他腳下都是十分合理的,所以用了這兩個字表現。此外,使用「腳前」的另一個考量是與上一段最後一句的字尾「間」押韻,試著為整體增加一些韻律感。
 
  第四段,我將”apricot”翻譯成「杏子」。查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杏子跟杏仁是不一樣的東西,英文的apricot這個字看起來是指杏樹或杏(長得像桃子的水果),但找資料的過程中一直無法確定apricot跟我們習慣稱呼的杏桃到底是不是同一樣水果,各家說法莫衷一是又沒列出清楚論證;用線上字典得出的翻譯結果是杏樹或杏子,斟酌後取杏子譯之。由於詩中將無花果和apricot並列於同一句話,我認為這兩個名詞應當都是指同類的物品,即兩樣應當都是神認為可以做為食物的東西,而神比較有可能吃杏子而非啃杏樹,故最後決定翻譯為杏子。
  
  第五段用了「齦腭」這個字來翻譯gum。印象中似乎沒有見過文言文中怎麼描述牙床(牙齦),頂多就是用「齒牙」、「真牙」等稱呼牙齒,對於牙齦的著墨實在稀少。搜尋後唯一適合引用的資料是清•沈德潜《游虞山記》:「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這裡是用牙齦和上顎凹凸不平的狀況來比擬山勢的險峻,想必作者遊山時的年紀也已經到了齒牙動搖、甚至缺牙的歲數了吧!
 
  第五段將”blood of tooth”譯為「齒髓之瓊漿」,因為牙齒中唯一含有血液的部分就是牙髓了。而蟲蟲蛀爛牙齒吸血對他來說一定具有使壞報復、痛快調飽肚子的快感,鐵定是放肆的開懷暢飲吧!牙髓中的血液在蟲蟲看來想必如瓊漿玉液般令他欲罷不能,務必飲盡最後一滴,所以我希望這麼翻譯可以呈現出嗜酒之徒狂飲杯中物的形象。

  • 檢討與反思

  即使已經盡力翻譯,在文意、韻律、語感上試圖達到平衡,成果仍有改善空間。
 
  本來試著整首詩不要換韻腳換得那麼頻繁,無奈所學有限語彙不足,最後仍然是每段都換韻,有幾段甚至根本沒押到尾韻。尤其是把worn翻譯成蟲豸(ㄒㄧㄝˋ)使得我幾乎沒辦法在押尾韻的前提下將「豸」這個字放到句尾,只好接連使用倒裝句型以求和諧,但對照英文版就會發現英文版其實沒有刻意使用倒裝句,這種求方便的翻譯法其實有點不忠於原作。文字架構方面,整首詩的第一個字"after"就讓我遇到難題,因為這個字的存在勢必會打亂每句字數相近所營造出的規律感。因為考量到語感問題,我不想把第一句翻成「安努點化穹蒼『後』」,這樣每句字數給人的視覺觀感比較整齊,語感卻太現代而與其他一句格格不入;直接捨棄不翻,又實在太投機。幾經思量,最後還是選擇將它譯成現在的樣子,有待改進之處懇請老師賜教。
 
  詩人余光中教授說:「翻譯也是一種創作,至少是一種『有限的創作』。」這首詩從巴比倫人的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先譯為英文、再譯為中文,等同經歷了兩手的再創作與詮釋,也許跟原作相較比較像是它的小孩:系出同源,卻又有微妙的不同。人與文化互相影響、共同成長,這就是研讀文史的趣味之所在吧!

  • 後記

  查找本詩原文時,發現S. H. Hook所著的Middle Eastern Mythology第63頁中收錄了了比較完整的譯本,截圖如下。本詩最後面(圖中細框框起來處)還包含教牙醫怎麼對付惡劣的蟲蟲,十分有趣。


  未命  


  對付蟲蟲的方法翻譯如下:
 
  插上針固定,抓牢牠的腳。
  「噢蟲豸,都是因為你說了這些話!願埃阿用他的手重重痛打你!」

  蟲蟲最後還是在牙醫的幫助之下遭天譴,被埃阿一掌打下去,巴比倫的神還是挺眷顧他的人民的呢!

  • 參考資料

  1. 沈德潜《游虞山記》原文及翻譯
  2. 董崇選 再論翻譯的三要 
  3. Ea 
  4. Shamash 
  5. 阿Q正傳 
  6. 《Middle Eastern Mythology》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aper?]

1. Kill them with success, and bury them with a smile.
2. And dance upon their graves.
3. Life is short, art is long, experience is difficult.
4. Time is limited, yet the history is looooooooooong!
5. Coffeeholic!
6.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 Kurt Cobain 
7. Eat the dust and drink the wind ><
8. Sorry Friedrich...
9. Love their interac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ra Gorgeous 的頭像
    Nora Gorgeous

    諾拉郭玖思

    Nora Gorgeo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